在臨沂,民間關于喪事的習俗還是很嚴謹的,畢竟是家里親人去世,那么在臨沂,白事都有什么習俗呢?
在臨沂,人從死到出殯一般為期三天,不過在很久之前一些家庭比較富裕的人,會長達七天,這種叫大出殯,不過現在喪事最多就只有三天。
從死亡到出殯的這段時間,為吊喪的過程,這期間親朋好友都會前來吊喪,兒子和女兒要披麻戴孝為父母守靈。
兒子需要剃光頭,戴斜角白帽,身穿白色衣服,腰間系麻繩,男性晚輩不需要剃光頭,根據親疏不同,佩戴的東西也不同,親屬關系越近的,除了不需要剃光頭,其他和兒子穿戴一樣,剩下的則根據親疏,慢慢的減掉一些穿戴,先從麻繩減,然后是白色衣服,最后則只需要戴斜角白帽。
女兒需要頂塔頭,束麻繩,穿白鞋,來不及做白鞋的,都要在前端的鞋面上,縫上一塊白布,以示孝道。女性晚輩根據親疏不同,穿戴和男性晚輩一樣的方式開始遞減。
出殯前子女都要日夜守候在靈柩旁,對前來奔喪吊喪的親友磕頭相迎,并不斷往火盆里添紙焚燒,保持香火不斷。每天早中晚三次,故人的晚輩都要到土地廟或村外固定的地方“潑湯”。
不過有些地方也不叫“潑湯”,有的地方也叫“送湯”、“送路”,也有的一天五次或七次,但大部分都只三次。
吊喪過程中,還有破孝和破大孝的說法,破孝是指只給故人的至親孝帽和孝帶,破大孝指凡是參加吊喪的都給孝帽和孝帶。
前來吊喪的人,禮數有別,至親磕頭禮拜,好友則用鞠躬的形式,表示哀悼。同時,在吊喪中,還有許多人家請吹鼓手,用各種樂器奏哀歌唱哀曲,非常隆重。
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,參加吊唁的人大都封禮錢,故人家中一一登記。在農村,至親摯友封禮錢,一般的鄰居和朋友送黃紙。在城市,參加遺體告別,除了封禮錢,至親摯友和單位還送花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