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臨沂的很多地方,辦喪事還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,尤其是家里高壽的老人去世,這種一般叫喜喪。那么在臨沂,辦喪事一般都需要幾天呢?
在臨沂當地,從人死到出殯,一般為期三天。人自然死亡后,首先需要入殮,也就是將遺體裝入棺材中,入棺之前,許多地方一般是兒媳婦用新笤帚掃棺,邊掃邊念叨一些做神仙、發大財、平安之類的祝語。
掃棺之后,在棺中鋪上褥子,叫“鋪材”。兒孫們小心翼翼地將故者安放在棺中,蓋上被子,并在旁邊放一些衣服,或者故者生前愛好的物品,然后再蓋棺。
不過這個時候并不是完全將棺材封死,而是需要留出空隙,方便之后來吊喪的人緬懷故者,或者沒來得及見故者最后一面的親友來見一見。
正式將棺材封死是要等到出殯的時候,俗稱“殺棺”。在出殯的當天早上,會將故者送去火化,之后再將骨灰盒放入棺材中。
在出殯前一晚或者出殯的當天,需要有給故者送盤纏的儀式,盤纏都是紙扎的,主要有轎子、轎夫、馬、牛、馬童,作為交通工具和服侍人員,不過現在也流行扎一些轎車之類的現代產物。
出殯也叫送殯,有的地方也叫拉棺。出殯過程中,第一個重要議程叫“摔老盆”或叫“頂老盆”。抬棺材的人,抬起棺材的同時,在執事的指揮下,由故者的長子,長子不在的由次子或長孫,沒有兒子的則由過繼人,或故者的侄子,將泥盆摔碎。
之后行“路祭”,負責出殯的執事,指揮抬棺人員將棺材抬至街頭或村頭寬敞的地方,擺上祭桌,開始行“路祭”。這是生者向故者最后告別。
在所有的儀式結束之后,就要起棺送往墓地安葬。這時,至親女眷返回,不去墓地。但現在規矩沒有那么嚴格,不管是男女至親,都可以去墓地。
到墓地后,孝子們清掃墓室,放置糧食、錢幣等一些殉葬品,接著下棺,填土、埋棺、筑墳。之后,燒紙祭拜,并將吊喪手中拿的哀杖,插在新墳的周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