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大家都知道,不過你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哪里嗎?其實臥冰求鯉講的就是臨沂的孝子王祥的故事,而且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在臨沂。
臥冰求鯉發生在臨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,而那條河也被命名為孝河,孝河藕、羲之米是遠近聞名的土特產。
臥冰求鯉最早出自干寶的《搜神記》,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,被后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。房玄齡等編撰《晉書》亦收錄此事,元代郭居敬則將其列入《二十四孝》中。臥冰求鯉也是山東省民間文學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王祥,性至孝。早喪親,繼母朱氏不慈,數譖之。由是失愛于父,每使掃除牛下。父母有疾,衣不解帶。
母常欲生魚,時天寒冰凍,祥解衣,將剖冰求之。冰忽自解,雙鯉躍出,持之而歸。母又思黃雀炙,復有黃雀數十入其幕,復以供母。鄉里驚嘆,以為孝感所致。
雖然王祥的繼母對他并不好,不僅時??链?,還在王祥的父親面前說王祥的是非,導致王祥父親非常不喜歡他,不過王祥并沒有因此記恨繼母,反而以德報怨,也因為王祥的孝順,繼母也改變了對待他的方式,從此也愛護起王祥來。
王祥,字休徵,東漢末年瑯琊臨沂人。其異母弟王覽以友于兄弟聞名,官至太中大夫。王覽之孫王導,為東晉開國功臣;其曾孫王羲之,系蜚聲海內外的“書圣”。
因為臥冰求鯉的故事,白沙埠鎮被譽為孝文化發源地,是以療養服務及旅游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城郊生態型特色小城鎮。